您的位置:首页 >> 苏派资讯 >> 经验分享

一线教师如何正确认识导学案,小组合作学习实操问题研究

发布时间:2020-06-10 06:39:45 文章来源:本站
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,以单一的预习題和学习单为教材讲解,导致学生的积极性相对较低,在学习中更多的以一种被动的身份去学习,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,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。在当下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课改背景下,“导学案”应运而生。“导学案”更多的利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,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,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。
现在,全国许多学校都在探索并使用“导学案”,但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,面对困惑,我们不断反思:为什么“导学案”在学校工作中难以操作和实施?苏派教育课改中心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验证,认为一线教师想要更好地编写导学案,想要更高效地运用导学案教学,首先必须要掌握三点基本认识,具体哪三点认识,我们一起来看一看。
 
第一,学校课改为什么要使用导学案?
很多一线教师都知道,从传统的预习題到学习单再到当下的导学案,它是学校课改发展的产物,同样也是当下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。那么,学校课改为什么要使用导学案?
首先,只有采用导学案教学才能真正落实“先学后教”,才能真正解决课堂教学难题;只有采用导学案才能确保“学”的自主和有效。
每个学生的兴趣点、关注点和知识点等均不相同,如果不使用导学案,最终只会降低老师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。因此,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课标的要求,将学生看不懂的、难易不一、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精心设计成有序的、阶梯性的、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的导学案,只有学生围绕导学案进行先学,才能促使教师的“教”变得更具针对性、更易实施。
其次,导学案是“学”材,又是“教”材,既助学,又助教。导学案是对教材改造后的学材,其素材绝大多数应是来自于教材和教辅资料。教师备课时无需将这些内容搬至导学案,学生只要按导学案的指示去调用这些学习材料,这样既可省去教师备课的无谓之累,也可避免学生的重复学习,从而快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。
因此,学校课改过程中,导学案必不可少。
 
第二,如何把握导学案在整个课改中的地位?
多年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与课改实战经验,让苏派课改对导学案在课改中的地位有了更多的认识:
导学案在课改初期不是重点也不是关键。学校在初期摸索与实践阶段,导学案必不可少但却不是课改的关键,因为打造良好的班风学风,改变学生学习态度,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才是课改初期的重中之重。
导学案在课改后期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制高点。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,一所学校经过课改一至两年后,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则取决于导学案质量的高低,因此学校在课改阶段必须高度重视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。
 
第三,导学案和传统教材有什么异同?
首先,导学案与传统教材的相同之处在于:

  1. 课堂上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没有变化,只是题目的呈现形式和表述方式发生了改变。
  2. 课堂学习主要程序没有变化,也就是导学案和教案在教学顺序上是没有任何区别。
其次,导学案与传统教材的不同之处在于:
  1. 学教主体地位发生了改变。传统教案突出的是教什么、怎么教。在教的过程中,我们往往重视教师的传授,而忽略学生的积极参与,教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,掌握知识。而导学案不同,它突出的是学什么,怎么学。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,而且最好能知其所以然。这样一比较,就清楚地明确了学案和教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。
  2. 编写格式发生了改变。导学案编写围绕学习目标制定,格式及栏目设置要求、主体内容均不同于传统教案。
  3. 使用对象发生了改变。传统教案仅需教师查看,而导学案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看,引导学生自主学习,同时导学案还可开放给家长查看并让他们共同参与。
  4. 导语使用、题目类型发生了改变。传统教案仅是老师的教学思路,无需导语,而导学案需要使用导语,引导学生学习和解题思路,以文字体现程序变化。
通过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分析,我们可以得出结论:一线教师只要会编教案就会编导学案。
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直接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,一线教师想要科学高效地使用导学案,必须明确以上这三点认识,才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。


来源:苏派课改
江苏苏派教育课改中心,一家专业的小组合作学习实操研究机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