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-PAI

专业的小组合作学习实操研究指导机构

您的位置:主页 > 新闻动态 > 学校动态 >

巴南木洞中学:课改中的一朵浪花——记重庆市木洞中学苏派课堂改革

发布时间:2020-04-14 11:27

木洞中学校长陈文新讲课改


“小老师”pk赛


课改公开课
 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,课程教学理念所呈现出的科学性、先进性以及学习理念、学习方式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、认识观等的不断变化,促使广大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围栏,努力去实践新理念,探索出适合学生人生观、价值观以及认识观不断变化的教学方式,让课堂教学绽放出新光芒。
  “苏派教育”是课程改革的先锋,江苏苏派教育课改的简称,是继承和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而形成的一种教育模式,也称为“新行知”教育。木洞中学近年来致力于苏派课堂改革,就像长江边泛起的一朵美丽浪花。

 
立“军令状”——郑重承诺表决心
  2017年10月的一天,木洞中学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、前所未有的课程改革“签字仪式”。这是校长陈文新的一个创新:不采用过去的举手表决和口头表决的方式,用签字表决——签上我们的决心、信心,签上义无反顾、精诚团结。他要把锐意改革的动机,变成钉子,打进行政们的心灵深处,钉牢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。行政们深受鼓舞,纷纷签上自己的名字,有仪式感,更有责任感。为此,木洞中学行政的团队精神得到彰显,开启课改新征程。
  为了这个课程改革“签字仪式”,陈文新苦苦思索了很长时间。陈文新走马上任木洞中学,人生地不熟,面对的困难也估计不足,未来发展举棋不定。他站在校园,面对长江,油然而生“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”的感慨……
  电视连续剧《我的父亲母亲》的主人公陈志喜欢看星星,而陈文新喜欢看奔流的长江。陈文新喜欢动起来,到教学楼巡视,到教室听课,到操场边眺望长江。办公室窗外,银杏染金,美不胜收的景色丝毫提不起他的兴致。上任校长时的成竹在胸,被经常性的凝思取代。“初中连六个班都没招足!”陈文新被这残酷的现实碾压得喘不过气来。本来指望多招点儿学生,为高中打下基础,也改变一下编制结构,注入点儿新鲜血液。学校已经十年没有进新老师了,师资老化严重,进新老师的愿望只能打住了。城市化建设,生源流向城里,学校开始捉襟见肘;招生市场化,学校更是倍感风寒。背水一战,好不容易跻身市级重点行列,但掐尖腰斩的“待遇”并未改变,生招不进来,优生有更多的选择。这些现状对一个市级重点高中来说意味着什么?调来之前,教委领导把木洞中学的困难告诉他,但他万万想不到严重到这种程度。
  一边是队伍笨重,重围未脱,狼烟还在;一边是领导的殷殷嘱托,美好期待。陈文新把他担忧和思考的事情告诉给行政们:“……大家思考一下,想办法动一动!”
  陈文新的办公桌上,出现了厚厚的一摞书,《晏阳初画传》《陶行知教育论文集》《工匠精神》《致良知》等。向书本学,向那些课改成熟的学校学。学校的出勤公示表陈文新那一栏,时常写着“出差”“公事”,和谭志仙外出“考察”,同雷泽平“参观”,带老师“观摩”;校长找老师谈话,同学生交流;行政会议也多起来,有时候就只有一个议题,行政们开启“头脑风暴”,分享所见所感,商讨如何突出重围、走出困境。

  一年后,“苏派教育”浮出水面,课改拉开序幕。“苏派教育”模式由“班组文化”“导学案和导学流程”“激励与评价”“生训”四大板块有机组成。课改的重点从以教为中心的课堂走向以学为中心的课堂,即以学模置换传统的教模。这是一种战略性的课堂转型,而不是战术层面的课堂改进。课堂转型为小组合作制下的“知能”课堂教学改革,以小组文化建设为基础,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核心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与自主教育体系。知能者,智慧,才能也,“知能课堂”特征是先学后教,以生为本,通过小组合作制的高效运行来实现课改的三大目标:质量分数目标、学习力目标和人格目标(包括领导能力、合作能力、表达能力、社会责任感等),“知能课堂”将健全学生人格作为课改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。
  改革方案有了雏形,但还是“十五个吊桶打水——七上八下”。论证苏派“知能课堂”模式,行政分为两派。反对者担心,凭学生的基础和老师的现状,搞不下来这么大的改革。坚持者认为,说搞不下来为时过早,凡事要看到发展,边做边论证。两派相持不下,各抒己见,他们都有理,谁也说不服谁。只因模式太过天翻地覆,都没有把握。
  对于结果,陈文新心里也拿不定;但他是坚持派。他认为不但要搞,而且主张立马搞。一年来的寻寻觅觅,淘沙拣金,感触多多:“名校我们生源比不赢,强校我们师资比不赢,私立校我们体制比不赢,我们的着力点只有调动学生。改变是大,但不伤筋动骨,原地踏步、因循守旧,就永远走不出困境。比如徐洋中学,当初在生源、师资、地位等基础上最接近我们现在,别人化腐朽为神奇,我们学习,不会差到哪里去!现在已经是春暖花开时节,一眨眼又到招生时候,木洞中学不能弱,也弱不起!搞,有可能翻身;不搞,连可能都没有。”一席满含责任和担当的话语,把行政们的认识统一起来。

  行政、参与课改的老师们参加了“签字仪式”后,统一认识,仅仅解决了方向和起步的问题,还有心齐和劲足的问题需要解决。以木洞中学参与课程改革的老师张长勇所说:“课改,是困境中的学校自我救赎之路。”
 
突破重围——迎难而上苦耕耘
  苏派课改同任何课改一样,从培训老师起步。但木洞中学一起步,阻力就来了,就像滚滚长江水遇到巨大的礁石。
  课改小组介绍四大体系,老师们半信半疑。也难怪!参加课改的二十四位老师,只有两位英语老师和一位体育老师没有年满四十岁,其中有五位老师,已经超过五十岁。他们的教育观有些根深蒂固,就是老师讲学生听。像苏派课改这么复杂的程式,没有经历过;由前台教变为后台导,这个坎迈不过,就像门外的观望者,门内好看,门外徘徊不前。课改组介绍苏派课改的效果,播放视频,教师们先是惊奇,但转瞬变为怀疑,头摇似拨浪鼓。在苏派课改的学生活动和辉煌效果之间,老师们理不出因果关系,凭着一辈子“三尺讲台三寸粉笔”的事实,发出质问:“老师这么辛辛苦苦讲都办不到,十几岁的娃儿难道比老师还行?”于是,办公室、食堂、上学路上,成为牢骚发布的地方:“苏派联盟作秀,现在假的多得很!”“差怕了,差得异想天开啦?”“真是标新立异,教育奇葩。”有位老教师愤慨地说:“打死我都不相信!我教了一辈子书,哪样没见过?”学校作了大量的工作,收效甚微。教师们认为苏派是忽悠,是炒作,是天方夜谭。
  闭门羹吃得不浅!教师连接受都做不到,后面怎能齐心协力?行政们在苦苦思索,课改小组更是在焦急中苦苦求索。老师们不信,不是理论,而是有悖于他们的经验,有逆于他们的事实。那何尝不用事实来逆转他们呢?
  在这一刻,陈文新带着行政、老师们看看浩瀚的长江,指着艰难行进的大船,感慨地说:“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学校不改变,就永远止步不前。”行政集体又拾起信心,用事实说话,让牢骚止步。
  莫道君行早,更有早行人。在捕捉和等待时机的企盼中,机会来了——浙江荷叶塘中学举办现场会。学校决定让二十四位老师全员参加,开开眼界。出发前的会议上,陈文新特别嘱咐:“把问题准备好,把疑问都带上;明里暗里广泛接触老师学生;用最挑剔的目光,用最细致的观察,自己去获取感受,得出结论”。
  荷叶塘中学的三天,每一个老师都强烈地感知到自己的心理巨变。从惊讶到惊奇,从惊奇到震撼;从信服到佩服,从佩服到折服。激动的心情没有停止过。奉为圭臬的经验受到挑战而坍塌了,坍塌得他们口服心服。这下轮到他们对自己的过去不相信了;轮到他们对当初的牢骚和冒失惭愧了。赞不绝口的声浪里,曾经打死都不信的老教师主动提出来,回校由她代表英语组上一节试验课,她要在课改中尽组长的带头作用。
  逆水行舟用力撑,一篙松劲退千寻。学校没有被老师的观念改变冲昏头脑,就像看了一场电影,或者听了一场演讲,当时触景生情,豪情万丈,信心满满,情景一淡,又是涛声依旧。行政们认为,不能再出差错,后面还有大山。为了让老师们放下后顾之忧,校长办公会决定,模式熟悉期间,学校不考核教学成绩。模式头绪繁多,为了更有针对性,把“班组文化”“导学流程”“评价与激励”“生训”四大板块的培训分给四个人。不求一步到位,只求步步走稳,要求老师沿着“试水课”“汇报课”“合格课”“公开课”“观摩课”的顺序,层层推进,不停步不冒进。
  为了提高老师们学习理论的效率,课改组从浩繁的专著里摘取精要,打印装订成150页的册子,每人一册发在老师手上。他们鼓励见效慢不愿坚持的老师:“说的多了,学生就信了;信的多了,学生就做了;做的多了,效果就来了。”这句话成为老师们鼓励他人勉励自己的教育金句。
  从步步惊心,到步伐稳健。木洞中学这艘曾经忐忑在港湾的小船,扬帆起航汇进教育改革的滚滚大江中。
 
滚石上山——苦尽甘来谱新篇
  两易寒暑,时间转到了2019年10月29日、30日这两天。
  苏派课改联盟以“经验分享暨实操培训”为主题的大型研讨会在木洞中学举行。两年以前浙江荷叶塘中学现场会的情景,在重庆市木洞中学重现。但是境况变了,这回“惊奇”“震撼”“信服”“佩服”“折服”的不是我们,而是我们带给别人的。32节原汁原味的实作课,是我们带给的全新感受;8堂令人振奋的班组文化展示课,是我们提供的;英语领学培训课,是我们操刀的;学生登台上课、“小老师” PK赛,是我们导演的;苏派课堂四大板块的现场交流和答疑,是我们版块负责人主持的;“知能课堂,促我精彩人生”的年度颁奖典礼,是课改各部门协作展示的;《平民教育在困境中突围》的报告,是陈文新作出的……一场课改的样板大餐从容推出,好戏连台,应接不暇。
  其实,这场课改大餐之前,重庆市木洞中学已经多次烹饪“小鲜”。接受区内外、市内外、其他省市同行的参观,提供观摩,举办现场会。老师和学生一路改革过来,挥洒汗水,练就功夫,多次演练,成竹在胸。大餐能做到味醇量丰,货真价实,得益于他们早已让库存食材满满,任意取用;让厨师技艺高超,信手拈来。
  课改前的成绩在督导片区只能占三四位,而今是悄然上升,不知不觉稳居片区第一,远远高于往届的同期水平。学生积极性、主动性被调动起来,成绩大面积提高、能力全面提升是苏派课改的最大亮点。
  课改让教育教学两张皮浑然融入学生的自主活动中,学生全面发展,兴趣广泛,综合素质提高,甚至人格心态都有影响。学生王某某罹患抑郁症,市内各大医院都去过,不见好转;家长关心,同学陪伴,全家出游,无济于事。病情到了家长都担心意外的程度。进入木洞中学,各种活动,各种培训,要求人与人合作,王某某在合作之中抑郁有所缓解,班主任看到这点,让她竞选成为组长,又上一个台阶。一步步升到“学习部长”,抑郁症居然好了。家长握住老师的手,感激涕零。另一个学生杨某,因为家长工作调动转学,转学后变得沉默寡言。家长发现,以前没有在一起,孩子活泼开朗;现在住在一起了,孩子还像丢了魂。疑惑的家长拜托老师找孩子交流,原来是现在的学校生活沉闷,一天只读书,学生成了读书的机器。家长无奈,只好把孩子转回来。而今,孩子如鱼得水,快乐无忧。
  课改促使一大批老师成长成熟起来,带来多点开花的喜人局面。联盟内部,学校发展为联盟基地学校、西南地区窗口学校和示范学校,成为品牌。教育部门,在第二届教师基本功大赛上和名校老师同台竞技,分得一杯羹;在自己的六校联盟教学大赛上取得优先名次。开发出“北京游学”“签约实习”“长江鱼类资源研究”等教育教学教研项目。学校被评为“重庆市普通高中校本教研示范校”,学生社团被评为“重庆市优秀学生和社团”。足球队荣获重庆市2019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组二等奖,学校荣获“优秀组织奖”。
  几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,现在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出现在重庆市木洞中学,发生在我们身边。研讨会上,陈文新那篇“突围”的报告,揭示出深层次原因:木洞中学秉持“平民情怀,公能致远”的理念,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“生活教育”,苏派课改有“新行知”之称,我们理念同宗,心灵契合。在巴南区质量分析和木洞中学课改展示会上,与会领导和专家认为“木洞中学的课改坚持立德树人。”“这样的学生不是教出来的,是导出来的。”“一个人在青春期积极进取、精神焕发,阳光自信,就得到了最好的教育。”
  “小老师”如何?才露尖尖角。不屑蜻蜓立,浑金正雕琢。手握斗线,让风筝翱翔天空,这就是木洞中学需要的、渴望的、追求的、引以为欣慰的场景与效果。
  长江后浪推前浪,木洞中学就是长江中的一朵浪花,在课改的路上,泛起美丽的涟漪。

来源:巴南网
江苏苏派教育课改中心,一家专业的小组合作学习实操研究机构。